菠萝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菠萝小说 > 江山遮不住【明末】 > 第22章 入职(1)

第22章 入职(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说刘今钰在三十个人的名额外又招了十几个高薪工匠,杨文煊差点气炸。

这些月薪高达一两多甚至二两的工匠,瞬间拉平因为唐家及周边村落供给蔬肉而下降的伙食费用,并很快使得总人工费突破二百三十两。

“刘今钰,你疯了吗!你看看账单,每天的花销是一般人家一年的开支!肥皂还在试验,就算成功,一个月能赚多少?”

唐家大屋一间暂用作大同社办公室的天井院子里,杨文煊拍着桌子向刘今钰“咆哮”。

“人不是不能招,但不能缓缓吗!这么多人一下招过来,管都管不了,现在就让他们闲着,这不是浪费钱吗!”

刘今钰坐在太师椅上,掰了块圆饼状的小米糕往嘴里塞,刘麻怪在一旁殷勤倒着茶水。

“哎呦哎,我刚操练完那帮土匪,好不容易坐下休息会,你就放过我吧。而且才百多号人,你个21世纪名牌大学毕业的文科生还管不了?”

杨文煊哼哼道,“哼!别给我戴高帽!”他顺手接过刘麻怪递来的茶水,喝罢坐在刘今钰对面,“说说你到底怎么想的?”

刘今钰道,“时间就是金钱,我想尽快把基地从寨子岭迁到谱口这块,这里人多,且有唐家支持。迁移过来动静大,总会与本地土著有纠葛,多请点人既能加快进度,又能与当地土著利益绑定,少点阻碍。”

杨文煊挑了块米糕吃,“没想到你还能想到这层。”

刘今钰瞥了他一眼,“我怎么想不到,我好歹也是个现代企业接班人。”她吃完米糕,拍拍手,“这几天大同社开搞‘文武分流’,这样我们都轻松些。”

“文武分流”就是大同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女性、未成年从卫队中分离出来。那些不适合卫队的,比如刘麻怪、彭水田等人,都分出来辅助杨文煊处理政务、商务事项,再如黄有才等技术人员,则插入大同社开办的工厂里。当然,这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操练,刘今钰要求这些人包括杨文煊三日一操,不过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体能、培养纪律意识。

“还有,别忘了要从现有雇员中选取人员组成保安队,一是让卫队抽身,不必专门照看谱口冲的安全;二是充当预备役,虽然补充了那些打手护院,但文武分流后,真正的卫队队员只二十八人,我目前编成一排三班,还是太少了!”看见杨文煊点头,刘今钰继续说道,“另外,雇员都造册了?我是这么想的,这些人暂时按工作分组。第一砍伐组,砍树伐竹除草的;第二组木工组,前期做些竹木料材以及竹木工具、家具,后期再分出一组建房子;第三组土方组,负责土方工程,前期兼顾修路,后期再分;第四组筹画组,找几个识字的专职,几个修过路建过房的老师傅兼职,负责整个建设工程的规划、推进和监督;第五组后勤组,负责吃喝拉撒,要跟大同社的分开。至于人事和财政,暂由大同社人事组和财务组兼顾,纪律跟安全问题同样。”

杨文煊嚼着米糕,淀粉在口舌间散发出甜味,“我听蒋寅说,你在跟刘国仕谈买地的事?”

“砖窑、石灰窑、水泥窑等等没必要放在山里,”刘今钰道,“相应的宿舍、市场等等不都得提前规划,不然到时候一团糟。当然,起步阶段,只是先买一点凑合用。”

杨文煊惊诧问道,“砖窑,水泥窑?大姐,你要干嘛?”

刘今钰笑道,“我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光搞个肥皂作坊、玻璃作坊哪能满足我。老子要搞工业化!”

工业化?

杨文煊看着一身破布衣,老老实实坐旁边等他们说完话的刘麻怪,看着粗糙发潮的三合土地面,看着陈旧发霉的木梁。

“工业化?你没开玩笑吧!”

……

谱口水淌过树干般的双腿。

枯黄双腿的主人弯腰捧水,冲洗自己沾满黄土青草的脸。

嘈杂的声音从岸上传来。一群男人簇拥着一个高大的女人,七嘴八舌说着什么,走过谱口桥,越来越近。

刘正同知道,鹤立鸡群的女人是近来引起谱口、罗塘等地热切讨论的女山大王。虽然村头村尾都有人在谈论她,但他也只是知道女山大王姓刘,功夫了得,一女可胜十男。

人群更近了,刘正同看到女人的正面。他不由感慨,女大王果然不同凡响,浓眉大眼,人高马大,举手投足干练坚决,难怪能让一帮土匪服气。

刘正同上岸,坐在田埂上休息。看着那群人走走停停,越来越远,身影最后被青山遮蔽,他拿起锄头,往自家田里走去。

没走几步,他隐约听见有人在喊他的小名。停在田埂,他四处张望,只看到村头一个黑影慢慢朝桥边过来。

“同伢子,是你爷找你。”不远处稻田里的同村人喊道。

刘正同表示感谢后,提着锄头走上贯穿田荡连接刘家院子和谱口桥的土路,稍微加快步伐,朝他爹走去,边走边喊,“爷,停下莫走,我过去。”

他爹又走了阵,停在进村的坡下。

刘正同他爹走到跟前,才发现平日和善的父亲一脸严肃。他心一紧,忙问道,“爷,出了甚么事?”

刘国用板着脸道,“跟我回去。”

刘正同一头雾水,“田里……”

刘国用摆手,“田丢不了,你马上跟我回去。”

拗不过自家父亲,加之做农活也不缺这一会,他跟着刘国用走回家。路上他问是不是家里出事了,刘国用却只摇头。

回到家里,他才发现家里竟来了“贵客”——刘麻怪。

这位以往回村总挑夜里,行迹偷偷摸摸的人,如今成了刘家院子人人欢迎的“财神”。

堂屋里,他娘向氏正在夸赞刘麻怪的聪明和善良,桌子上摆放着他家难得一吃的冬瓜糖和麻糖,馋得他咽了咽口水。

刘国用低声在他耳畔说道,“你没忘先前你大大(大伯)与你说的事罢?常德府真地震了。”

刘正同愣在原地,想起那日他堂伯刘国山劝他去大同社做工的事。当时他爷娘都不同意,因为他小时候他家丢了他姐,生怕他去给土匪干活也会没了。

刘国山就用那女大王是神仙下凡之事来劝他们。但此事是刘麻怪吹牛时透露出来的,他们去问大同社其他人,都说没这事。

刘麻怪后面说了实话,原是女大王不准大同社之人外传此事,女大王说过常德十七日夜地震的预言,唐家会验证此事。最后刘麻怪大概是怕了,嘱咐他们千万别让别人知道。

“麻怪啊,多亏有你。不然这般好的事,哪能留到今日!”刘国用一改在外的严肃,满脸带笑地上前说道,“同伢子以后就靠你了,你如今可是刘艾的大恩人!”

“老老(曾祖父/母)说这般话,我受不起,受不起!”但刘麻怪飘飘欲仙的模样显然不是觉得自己受不起,“正同……正同嗲嗲是我长辈,是自己屋里人,我岂能不上心?老老放心,明日正同嗲嗲到唐家大屋找我便是。要赶早,吃了饭就来找我。”

刘国用满口答应。

又寒暄一阵,刘麻怪说唐家那边忙就走了,桌上的冬瓜糖和麻糖几乎被扫荡一空。

刘正同仍有些疑惑,“爷,上次你不是不准我去么?大同社不是已经招满人了么?”

“刘麻怪有钱也这般小气!他一个月三两银子,还吃我这么多糖!”向氏心疼地用纸把冬瓜糖和麻糖包起。听到儿子的问题,她笑骂道,“刘麻怪那个砍脑壳的不是天天吹牛自己在大同社如何厉害么?你爷又是夸他,又是激他,让他帮你留下一个名额,说你屋里有事请假几天。如今常德真的地震,唐老爷信了,罗塘那个老祖宗信了,你大大信了,我们还能不信?一个月一两银子!同伢子明年就可以讨婆娘了!”

想到老婆,刘正同既高兴又害羞,挠着头嘿嘿傻笑。

刘国用笑得胡子发颤,眼睛没了,“不止!一个月一两二钱银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