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菠萝小说 > 古代食铺经营日常 > 第9章 马兰头

第9章 马兰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桃和杨柳今日来得晚了一些。

见到沈春宜,杨桃手不安地捏着衣角:“宜姐姐,城外的荠菜快被人摘光了,明日可能就没有了,其他野菜你们要吗?”

沈春宜一面把她们往后院领,一面道:“要的,你们有什么就摘什么。”

杨柳欢喜地道:“宜姐姐你真好,我和阿姐今日找到了一窝很肥的马兰头,明日就给姐姐送过来。”

沈春宜摸了摸她干黄的头发:“杨柳真棒,还认得马兰头。”

“我认得很多野菜的。”杨柳得意抬了抬下巴,开始念野菜名,“我认得荠菜、马兰头、马苋菜、蒌蒿、香椿、蒲公英、蕨菜、萱草花……”

等她念完,沈春蕙才笑道:“蒌蒿、香椿和萱草花贵一些,你们要是见到了,就先摘这三样。等过几日下了雨,要是你们会采菌子,就去采菌子,多少都可以送过来。”

今日天有些阴了,估计不出两日就要下雨。

这个季节,雨后蘑菇疯长,是采菌子最好的时机。一篓菌子,顶十几篓野菜呢。

杨柳轻声道:“菌子我们也采,到时候给宜姐姐送过来。”

称了荠菜,沈春宜给她们付了钱,开门见山道:“昨日你们放在水井边的十文钱,我已经看到了。”

她看向杨桃的眼睛:“我和你们蕙姐姐商量了一下,决定雇你们洗早食的碗碟,一日十文,你们愿意就留下,不愿意就拿了钱回家去吧。”

杨桃急切地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来,半晌,轻轻地点头:“我们愿意的。”

沈春宜给她们定了来的时间,又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我雇的洗碗工了,得守店里的规矩,认真做工,洗碗的时候都尽量小心一些,若是不小心打烂了碗碟,是要赔的。”

杨柳小声道:“我们不会打烂碗碟的。”

“我相信你们。”沈春宜轻笑地道,又交代了两句,便去招呼客人了。

李二郎接近尾声了才来,被沈春宜留了下来。

他坐在食铺的角落处,吃完早食,百无聊赖地看着沈春宜进进出出地招呼客人。

最后一个客人离开,沈春宜从柜台下的柜子里把菜单拿出来,走到李二郎对面坐下,一面把菜单推到他面前,一面道:“李大官人,这是我们食铺的菜单,你不妨打开看看。”

李大官人惊诧道:“菜单?”

菜单燕京也有,因制作费昂贵,目前也只有七十二大酒楼用得起。

五年前,樊楼率先使用菜单,风靡一时,使之从燕京五大酒楼里脱颖而出,一举成为燕京第一大酒楼,至今无酒楼可超越。

听说菜单起源于安南县,是两位沈姓小娘子想出来的绝妙主意,把菜式画在纸上,订成书册,食客只需看一眼菜单,便知菜式是何种样子。

李二郎听人说起时,曾感叹此二位小娘子之聪慧,非寻常男子可比,若他有机会去江南,定要前去拜会。

眼前的菜单陈旧,看着有些年头了,且沈家两位娘子是江南口音,竟这般巧合,李二郎心脏怦怦乱跳,按捺不住激动:“沈二娘子可是来自江南安南县?”

沈春宜有些惊讶,反问道:“李大官人曾去过安南县?”

答案呼之欲出,李二郎的心跳奇异地慢了下来,面上多了几分亲近笑意:“未曾去过,只是我一直想去。”

察觉他态度改变,沈春宜有些摸不着脑袋,疑惑地问:“李大官人可是有亲朋好友在安南县?”

“非也非也。”李二郎微笑着摇头,喝了一口茶,将缘由娓娓道来:“这事说来话长。五年前,樊楼推出菜单,我有幸见过一次……”

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得樊楼菜单的首页是一幅界画,画的是座无虚席的樊楼,画工精细,柱上祥云、鸟雀清晰可见,楼中人物神色各异,或大笑,或沉思,或忧愁……

小小的一幅画,尽显人生百态,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那时候,他正处于迷茫之中,这幅小小的界画仿佛黑暗中的一道天光,让他窥见画的另一种可能。

一幅画,描绘的也许不仅仅可以是达官权贵的花团锦簇,也可以是市井小民的平凡生活。

市井小民的生活一画就是五年,李二郎如今身无长物,穷困潦倒,只剩下一腔热血,想把他眼中的市井烟火尽数画在笔下。

忆往昔,展未来,李二郎怅然长叹。

沈春宜深深敬佩。

李二郎手抚上菜单封面的界画:“五年前,我就想见一见发明菜单的两位小娘子,如今可算是如愿了。”

“李大官人洞察力惊人。”沈春宜笑盈盈地道,“不知你可猜出我今日所求何事?”

李二郎呵呵一笑,翻开了菜单。越看,他心中越是惊讶,厚厚的一本菜单,好些菜他都闻所未闻,瞧着又好吃得紧,只恨不能一尝为快。

“沈二娘子可是想请我为食铺重画菜单?”李二郎合上菜单。

沈春宜赞道:“李大官人料事如神。”

李二郎沉吟着道:“这活计我接下了,只是有一个条件。”

沈春宜:“你尽管说。”

“这菜单中的菜,我都要尝一遍。”李二郎食指轻轻地点了点菜单。

这里边所有菜的价钱加起来得几十贯,他若能吃一遍,再用笔一笔一笔地把它们画下来,简直最好不过了。

沈春宜点头:“自是没有问题,银钱方面,不知李大官人还有何要求?”

李二郎摇头:“不用银钱,只是纸、颜料得你们提供。”

“可以。”沈春蕙眉开眼笑地道,“我看不如再加两个月的伙食,加上之前的四个月,李大官人你在我们食铺吃半年好了。”

李二郎立即点头:“一言为定。”

沈春宜:……罢了,多给李二郎买些纸和颜料送过去好了。

想着菜单中的美食,李二郎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开口问道:“不知我们什么时候开始?”

沈春宜想了想道:“这几日有些忙,五日后吧。到时候厢房开放了,我可以一起做,做好再给你送过去。”

李二郎算了算日子,第一次觉得五日竟是如此漫长。

送走李二郎,杨桃和杨柳也洗完了碗筷。沈春宜把十文工钱结给她们,让她们回家去。

随后,她和沈春蕙收拾了一番,吃过早食,兵分两路,一人去草市买菜,一人去找赵木匠打桌椅,然后在牙行门口集合。

赵木匠家在兴安坊东边的梧桐巷。

一路向东,街边的店铺渐渐地少了,行人也稀稀落落,沈春宜转入一条小巷,闻到空气中飘来桐油刺鼻的酸臭味,夹着淡淡的木头清香,便知离赵家木工坊不远了。

走到赵家木工坊墙外,沈春宜听见锯木头的“哧哧哧”声从墙内传来,隐隐约约的,还有男子和女子的说话声。

赵家木工坊大门洞开,沈春宜站在门口,见宽敞的前院中间留出一条路,两边搭了高大的棚子,一边摆着各式各样的家具,一边整整齐齐地堆着各种木材,其中还有几个忙得热火朝天的男子女子。

手拿凿子给圆桌雕花的娘子似乎感觉到她的目光,抬头看了过来。

四目相对,她朝沈春宜落落大方地笑道:“小娘子,可是要来买家具,快进来吧。”

她放下手里的凿子,起身迎了上来,一面带着沈春宜往另一边的棚子走,一面问:“小娘子要买什么家具?”

沈春宜:“买几套圆桌。”

瑛娘英气的眉毛微弯,唇边笑意爽朗:“还真是巧了,这几日新打了三套圆桌,我这就带你去看。”

三套圆桌,一字排开。

第一套圆桌,松木的,原色,没有一丝雕花,很普通。沈春宜只看一眼就略过了。

第二套圆桌,黄花梨木,打磨得细腻光滑,雕花造型繁复,桌腿、牙板、牙条,甚至桌面都雕了莲花缠枝纹,精美华贵,价钱十分昂贵。

第三套圆桌,皂色,牙板、牙条上简单地雕刻些卷草纹,桌面干干净净,瞧着有几分质朴素雅,和厢房倒是相衬。

前两套圆桌,瑛娘说的头头是道,到了这一套,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一套圆桌也是松木的,是我做的。我刚出师,只简单地雕了一些卷草纹,有些粗糙,比不上赵师傅……”

这话说的真诚,沈春宜夸道:“娘子刚出师就有这般手艺,日后成就定差不了。”

手艺得到认可,瑛娘心里如喝了蜜一般甜,谦虚道:“你过奖了。”

沈春宜上前摸了摸桌面,触感细腻,问道:“我可以坐一下椅子吗?”桌子是用来坐着吃饭的,光好看还不行,还得好坐。有些食铺的桌子,坐的人浑身难受,去了一回,就再没下回了。

“当然可以。”瑛娘拉开椅子,殷勤地让沈春宜坐。

沈春宜坐下,想象她坐在这张桌子上吃饭的感觉,细细地感受一番,才开口问:“这一套什么价钱?”

瑛娘愣了一下,如玉的脸庞倏地笑开了:“这一套不贵,只需一贯八百文。”

沈春宜沉吟道:“一贯四百文卖吗?”

“……一贯四百文真卖不了,卖一贯八百文,我才赚你几个钱而已。这样,你人长得好看,我便宜你五十文,一贯七百五十文,你现在就可以把它带走。”瑛娘语气真诚。

沈春宜不紧不慢地道:“一贯四百五十文,我定三套。”

瑛娘一脸迟疑:“这,这真是为难我了……”

两人都是舌巧如簧的还价高手,一番你来我往,你进我退的讨价还价之后。

两人各退一步,沈春宜以一贯六百文定下三套圆桌,约定四日后一起送到沈家食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