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菠萝小说 > 梦回大唐之萧萧班马鸣 > 第2章 护送回京

第2章 护送回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初十一大早,李瑶就醒了。昨晚,章晓福不知忙什么去了,回来很晚;李瑶和贺盼儿说话也说到很晚。寻常起早惯了,到了那个时辰就睡不着了。李瑶练了一套昆仑门的内家吐纳修炼之术,一下就精神了。

章晓福也起床了,她眼睛红红,像是夜里哭过的样子。大家都以为她是舍不得李瑶离开,也没人笑话她。

梳洗、进餐完毕,萧远李瑶就要下山了。

辞别众人的时候,别人犹可,只方小宝拉着李瑶的袖子不放:“瑶姐姐,你要早点回来。你不在的日子,我会天天想你的。”

对这个一起长大、一起闯祸、一起被师父罚,还经常被她欺负的师弟,李瑶也很舍不得,正待说些什么,方小宝又道:“瑶姐姐,你走了,就没人会做桃花鮀鱼羹了。我好想吃你做得桃花鮀鱼羹。”

李瑶:“除了惦记着吃,你能说点别的不?”

也没见到师娘。今早就没见到师娘,吃饭的时候,师娘也没过来。

李瑶正拿眼四处张望时,如意拿着个多罗呢黑色描金的大包袱,匆匆过来了:“夫人不过来送你了,这个包袱夫人让你带在路上。”

行至半山亭的时候,萧远李瑶不让众人送了。

郁净泓说:“萧远,照顾好瑶丫头。”

方廷轩嘱咐:“瑶儿,路上要听你萧师兄的话。”

章晓福贺盼儿:“瑶妹妹早去早回。”

方小宝:“瑶姐姐,看望了您家中老人家后,早点回云台。”

李瑶:“小宝,你总算说了句像样的话。”

李瑶和萧远离开了半山亭很远,李瑶突然心念一动,回了一下头,半山亭中已经没有郁净泓方廷轩以及众弟子的身影。远远看去,只剩一个妇人在朝这个方向极目眺望,烟紫色的衣裙在风中飘飘摇摇。不是师娘又是谁?

似是感应到李瑶在回望,方夫人冲着这个方向频频挥手。李瑶心中一酸,也使劲得挥手,不忍再前行。

静等了一会,萧远说:“走吧。”然后先行离开。

李瑶强忍着眼泪……离开。

好在一路上萧远并未说话,也未回头。李瑶悄悄抹了几把眼泪。萧远想,这个小姑娘啊……他佯作不知。

走到山脚下的时候,山脚下早已备好了一辆马车并两匹快马。马车旁另有一胖一瘦两个年轻人骑在马上等候。看到萧远李瑶两个,这两人赶紧下马,先给萧远作了个揖,齐齐唤道:“公子。”

萧远点点头,说:“这位是李小姐。”两人又对李瑶作了个作揖。萧远又对李瑶说:“这两个,胖的是萧战,那个瘦的,是萧和。”

李瑶就知道,这一战一和便是萧远的亲随了。

萧和很有趣,待萧远介绍完他二人,马上补充说:“小的不是‘月下追韩信’的萧何,是‘不战而和’的‘和’。”

萧战接着就说:“他是‘不战而和’的‘和’,我是‘不战而和’的‘战’。”

萧战年约二十四五,萧和二十出头的样子。萧战温和耿直,萧和风趣精明。

李瑶就称他二人“萧战大哥”、“萧和二哥”。

他二人连连摆手说“不敢、不敢”。

萧远不以为然:“她既如此叫你们,你们就应了又何妨。”

他二人才敢应了。

萧远和李瑶做短暂休息的时候,这一战一和也不闲着,一会你来我往,唇枪舌战,一会偃旗息鼓,默契配合。间或拳脚相加,好不热闹。

萧远司空见惯,听之任之。

李瑶的离别愁绪也就被慢慢冲淡了。

李瑶打开方夫人送的那个包袱,里面有两套崭新的男装,一双千层底的黑色皂靴,还有一些散银。男装一套深紫、一套烟青,深紫的那套领口、袖口处露出几片淡雅的竹叶,烟青的那套,下摆、袍角藏着几处苍劲的松枝。衣袍、皂靴的针脚十分细密。

后世有诗云: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正应此景。

李瑶的眼眶一红,她赶紧拿着包袱钻进了马车。

不一会,一个戴着深紫幞巾,身着深紫锦袍的少年就出现在众人眼中。少年眉尖微蹙,身形略瘦,然五官清秀,气度雍容,端的是一位翩翩公子。

萧和嘻嘻一笑:“好俊的小哥!”

萧战作了个揖:“李公子!”

萧远点点头:“如此,甚好。”

他三人都是青年男子,带一个女子随行,虽大唐国风开放,终究不甚方便。方夫人心思缜密,事事都为李瑶思量到了。

四人四匹马先行,萧战安排了几个亲信驾着马车在后追随。

云台山脚下是修武县。修武到洛阳,大约二百五十里地。一行人快马加鞭,天黑前赶到了洛阳。

这不是李瑶第一次到洛阳。她父亲李德奖每次带她往返长安时都会经过洛阳,洛阳屋宇华美,道路整齐,酒肆、商铺林立,车马、人流如织,繁华、热闹完全不逊于京都长安,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李德奖喜欢的是山灵水秀之地,厌倦繁华都市,父女两个每次也只是停宿一晚,次日便离开。

四人寻了一个干净幽静,名为“仙客居”的客栈,要了四间上好的客房安顿下来。萧和细心地留下了联络的记号。简单的梳洗之后,四人便在洛阳城中闲逛起来,顺便找个适合的地方解决晚饭。

萧远很熟悉洛阳,他带三人到了一家名为“之乎者”的酒家。小二一看萧远、李瑶二人的穿着气度,就知道不是市井百姓,不用萧战萧和招呼,直接就领着四人上了楼上一间临街的雅室。

众人一边靠着窗子看过往商客、往来人物,一边听萧远娓娓道来:洛阳美食,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汤水多。这家“之乎者”,最负盛名的就是“洛阳水席”。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全部菜式由二十四道菜组成,分为前八品(四荤四素八个冷菜)、四镇桌(四道压桌菜)、八中件(八道热菜)、四扫尾(四道小件热菜)。十六道热菜中除去四道代表性菜肴即四镇桌,其它十二道菜,每三道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

一天的马上奔波,三人本就有些饥饿,经萧远这一介绍,越发觉得饥肠辘辘。

好在前八品很快就上了桌。小二还放下一瓶青瓷瓶的杜康酒。单看那青瓷酒瓶,光洁玉润,华丽中透着典雅,典雅中又有几分光华与锋芒,色调清雅而不浮夸,器形大气圆和,真正令人爱不释手,更遑论里面装的是杜康美酒。

这家店十分公道,进店后大堂处很显眼的位置,就挂有酒、酒席、菜式价格的牌子。正如后世所谓的“明码实价”。

大家伙儿也饿了,杜康虽好,终究不能饱腹,再看那八个冷菜,分别是西北黄羊肉、江南叫花鸡、吉庆有余(黄河鲫鱼)、一路顺风(洛阳猪耳)、酸黄瓜、辣粉皮、呛莲菜、暴芹菜。

无需客套,四人开吃。

四镇桌、八中件陆陆续续上了桌。

四镇桌分别是牡丹燕菜、西辣鱼、料子全鸡、蜜汁八宝饭。

八中件是洛阳肉片、洛阳熬货、生汆丸子、香松芋、焦丸子、蜜汁红薯、奶汤炖吊子、米酒满江红。

四镇桌上桌之后不再撤掉,直至饭局结束,故名“镇桌”;八中件讲究现做现上,且上一道撤一道。

酒家很是用心,见他们只有四人,征得他们同意后,每道菜分量减半,但菜式、味道一点都不马虎。

约莫吃了小半个时辰,肚子里有了些存货,不再似刚来时那般饥饿,萧战萧和给萧远斟满杜康,两人划起拳来。

萧远慢慢饮着杜康,看那两人划拳。

昆仑门中严训,女子不得饮酒。李瑶喝的是小二推荐的“三炮台”。

三炮台,讲究用上等的菊花,闽南桂圆、荔枝干,西域葡萄干,陇西临泽小枣、枸杞,遂宁糖霜,再加上适时的上等茶叶配置而成。

李瑶默默喝着“三炮台”,看萧战萧和你来我往。

许是对祖父祖母的牵挂担忧,许是对师娘、同门的离愁别绪,一路上李瑶都有些恹恹的,话语不多。此时美食入腹、佳饮入口,她的小脸渐渐有了颜色,心情也慢慢好了起来。

萧战萧和的划拳水平相当。

李瑶好奇地问萧战萧和:“萧战大哥,萧和二哥,你们怎么不和萧师兄划拳?”

又问萧远:“萧师兄,你不会吗?”

萧战才又输了一次,喝下了一大口茶水,说是“提提气”,闻李瑶言差点把一口茶水喷在萧和身上。他赶紧捂着嘴咽下去。

萧和解释道:“划拳我等都不是公子的对手,就不给自个儿找难看了。”

李瑶眨巴着大眼睛看看萧和,又看看萧远。

见李瑶似有不信之意,萧远微微一笑,对萧战萧和说:“我也有好久没玩了,来,和你们玩上两把。”

果然,萧远划拳的本事,和他的武功一样高超过人,甫一上场,萧战萧和立刻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李瑶来了兴致,她说:“萧师兄,你教教我,好吗?”

萧战萧和对看了一眼,他二人是萧远的心腹,自是知道李瑶的身份。

二人心想:跟男子划拳,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身份吧。

萧远说:“好。”

萧战萧和又对看了一眼。

李瑶原本就聪慧机敏,萧远指点了几句,操练了几把,李瑶就嚷着要“真刀真枪”地比试。

萧和狡猾,借口还未吃饱,埋头又吃起来。

萧战拧不过,就和李瑶划起拳来。

哥俩好啊,七个巧啊,六六顺啊,四季财啊,八匹马啊......。

“哈哈!萧战大哥,你输了!喝酒,喝酒!”萧战被逮个正着,李瑶兴奋得叫道,神情颇为得意。

萧和手指着萧战,连连摇头。

萧战无奈地饮下一口酒。

李瑶还要再比,萧战说什么也不同意了。划拳输给一个小姑娘,怎么也是件丢脸的事。

李瑶玩性正高,突然没了对手,怎肯罢休。她眼珠一转,笑嘻嘻地对萧远说:“萧师兄,要不我们来玩两把?”

萧远不慌不忙得饮了口杯中酒,说:“你见过有徒弟向师傅挑战的吗?”

武林中人向来讲究师道尊严。除非做师傅的发话,否则,若徒弟提出要和师傅比试,那就是大不敬,逐出师门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萧师兄,不过就是教了几下划拳,怎么就扯上了师道尊严呢?

李瑶悻悻作罢。

雅室里杜康飘香。

前有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后有阮籍的“不乐仕宦,惟重杜康”。

开坛三家醉,泛杯十里香。

这个杜康,可是名满天下、流芳千古的美酒啊。

李瑶双手托着腮帮子趴在桌上,瞅着那个装了杜康酒的青瓷瓶大眼睛一眨不眨,心想:从来美食伴佳酿,洛阳水席确实名不虚传;这洛阳杜康酒的美名流传已久,却不知是个什么样的好法?

她自己不觉得,却不知道看在萧远三人眼里,她的样子就像盯着鱼缸里摇尾小鱼的小猫一般,只差抓耳挠腮了。

萧远拿过酒瓶,在一个空酒樽里倒了些许一点杜康,推给李瑶:“想尝就尝尝吧。味道不错。”

李瑶才接过酒樽,酒香已是扑鼻而来,她心里痒痒得,但还是没喝,只扑闪着一双秋水眼瞅瞅酒杯,又瞅瞅萧远。

萧远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不会告诉师叔的,”又看看萧战萧和:“他们两个也不会说的。”

李瑶端起酒杯,才品了品,就觉得清洌甘醇,唇齿俱香。好酒啊,琼浆玉液,瑶池佳酿,也不过如此吧。遂一饮而尽。

萧远给李瑶倒的杜康总共不过两三口,这么一下子喝完了,李瑶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这次萧远没有同意:“杜康后劲大,你不常饮酒,浅尝即可吧。”

李瑶撅起了小嘴。许是饮了些许杜康,粉嘟嘟的小脸白里透红的,很是明艳可爱。

萧远掂着手中的酒杯,看了看李瑶,笑笑说:“除非,----除非你愿意我们把你扛回客栈,剩下的几天你都在马车上过。不是吓唬你,‘杜康醉刘伶’的故事你总是听说过的。”

古书云: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说的就是“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

江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