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九日:僭灵遗事,金木亦毒,玄幻魔法,九日:僭灵遗事在线阅读">

菠萝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菠萝小说 > 九日:僭灵遗事 > 第34章 九日·前夜:临岚手记[番外]

第34章 九日·前夜:临岚手记[番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

己卯年,立春。今日是我随云崖……师父离开巫凰的第一天。

师父刚刚失去了大半灵力,不能再施展飞行之术,更别提长途跋涉。而我一直在山上自由修行,也不通那些高深的心法,只得以最朴素的疗愈之法替他先稳住心脉,决定在附近山下盘桓几日,待他身体好些后再启程。

我们本想去僭灵古城落脚——毕竟那儿的景色清幽宜人,近几年往来中原与南诏的客商渐多,也算闹中取静了。谁知我们在山下游荡半日,竟在青绮林中迷了路,未能找着僭灵城的入口,眼看天色将晚,师父也已乏了,遂转向南边的叶榆城而去。

师父担心我四肢遍布的血火灵纹会令城中百姓惊异,定要我裹紧那件大氅,不过我见不少南疆人身上绘有彩纹,衣饰奇特,并不羞于袒露手足,便也安然置身其中。我虽长着一副中原面孔,但严格说来——也算半个南疆人?

我们找到一处客店住下。师父应是出于习惯,对小厮说要一间上房,然后看了看我,又说要两间。那小厮见我搀着鹤发童颜的师父,有些犹疑地看向我,我摆摆手道,要一间吧,宽敞些好,方便照应。小厮遂爽快地引我们去客房。上楼时,我无意中拿眼一瞥师父,但见他原本苍白的侧颊上似有红云泛起,不知是否烛光映照的缘故。

用过晚茶,吃过乳扇,喝过砂锅鱼汤,我便陪着师父闲谈。他说,自己祖上曾属遥远而寒冷的北疆,听闻大陆气候湿暖,便自幼随族人迁来,定居在长江下游的吴州。虽然那里几经易名,但师父仍习惯称之为吴州。

他还说,自己的师父曾是东海某一仙岛上的岛民,在他记事前,不慎与族人失散时收养了他,以其毕生所学剑术法术相授,如待亲生子一般。若我将来有一日要离开他独行江湖时,多少还须学些防身才是。

他与我讲起这些往事时,似乎很怕我听厌,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便笑道,故人之事,我都记不太清了,还望师父常与我唠叨唠叨。我也不知这话安慰到他没有,只是他听后,想了又想,复摇了摇头。

我知道,他既希望与我只作初识,也好如寻常师徒相处,但又难以掩饰地想从我言谈间看出哪怕是一丝旧人的痕迹,以解他多年相思之苦。

然而,异魂相融本是逆天之举,所谓的“前世记忆”亦会在魂体相撞时化作碎片而流散,无法复刻。若因移魂便能再现前人生时景象、达到复生死者的目的,那也不须冥界转轮之道了。自“我”之意识苏醒,“她”便不复存在了。我如今所言所感,皆是出于本心。

那位素未谋面的师母之魂,大约是金土属的,而我属木火,除了金木相克时体内会微有不适,只要稍加运力,调节灵气在经脉中的走向,便能很好地克制。这魂魄离了我,恐难再转世,但我目前还不想把实情告诉师父,让他徒增忧虑。

是夜,师父睡得很熟,我却辗转难眠。白天的心思全在师父身上,无暇自顾,晚间独处时,褪下衣物对着月光检视,才发现我这血火灵纹竟是微微流动的浆红色,熔岩一般,触之还觉刺痛。这么一来,在彻底养好之前,我便不能长时束着紧身衣裤将其捂住了。若是去了吴州……

我的脑中忽而闪过许多杂念——异族女子,身负血纹,衣着暴露,与云崖关系不明……类似的词汇从我心底泛涌出来,像有一只力量微弱的手覆在我的心头,压抑着担忧与恐惧。而这本不该是我烦扰的事情,却使我深感似曾相识。

难道,师母生前……

我闭上眼,抬起自己的手轻轻按住了胸口,不知是在抚平自己的乱绪,还是跨越时空安慰着那个过去的灵魂。

左右已是无眠,我便倚窗对月痴坐了一夜。

次日起来,师父见我始终挽着衣袖洗漱、用膳,便已猜到几分,趁着天光正好,让我陪他去城里走走。

我只道他是想散心,不料他带着我东弯西绕,终于在城中一隅找到一家有售汉人衣饰的小店,叫我自己选些合身的衣裙。他说自己不懂女孩儿的喜好,便只默然立在一旁。

我选了一件绛红半臂,内衬鹅黄短衫,下曳靛青、朱红、缃黄间色的长裙,腰系金铃,足蹑登云履,俨然一副唐人模样。只这一头棕发……

师父瞧了瞧我,又到架上寻了两只镂金镶珠的发扣,将我耳畔垂下的发缕分别绾起、固定,“如此,便不会遮挡视线。”

我点点头,向他一笑:“这样到了中原,也不会显得太不合群。”

他怔了怔。那店主见我们这般举止,笑问:“这位金花是您的女儿吧?出落得比你还俊哟!”

我报以微笑和感谢。待走出那家小店,再往城中去时,却听师父几不可闻地自语道:“你比月儿,活泼许多。”

师母是个温婉而坚毅的人,是历遍人间苦,仍会热爱生命之人——感知她的魂魄便可晓得。我却是在雪山荒野之中自由生长的凤凰树,又怎知这世事复杂、人心繁重呢?

但我还是没告诉他血火灵纹隐隐作痛一事。自引魂入体,我便对他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在意之情,想让他开心,怕见他难过。或许……这也是我后来逐渐变得世故、最终融入这凡尘的缘由吧。

好在衣裙皆宽,质地也算轻柔,并无贴身磨蹭之感。这事办妥后,他的心情显然畅快了些,我便也能自在地陪他散步。

午后,师父说想去看看城外的叶榆泽,步行的话略远一些,怕日落之前不及赶回。我转念道,不如备些行装,露宿一夜也好。师父拿我没法,遂去买了两件御寒的斗篷,雇了一匹桃花马与我出城。

时方未正,风和日暖。我们沿岸闲步,看白鸥如云,点点聚散,湖光山色,粼粼相映,那小马便驮着我们一路买来的吃食,颠颠地随行。师父道,这里很像他幼时居住过的东海仙岛,明净,适意,与世无争。

我们一直向南,走至西河便停。夕阳掠下寒枝,染得草尖碧黄。师父将马儿拴在一棵矮树下,打开行囊,铺上坐席与软布。我就近寻了些碎柴,趁四下无人,施法生起一团不易随风而熄的火。

他回身过来,见我小心翼翼的模样,不禁失笑:“没关系的。自古便有术士剑仙之流,人们就算真遇见了,也不一定全然相信,没准只当你是变戏法的呢。”

我了然,遂大大方方地施法汲水、滤净,再温一温热,递与师父饮。而他只是目色柔和地望着我,笑而不语。

晚间,月明如鉴,玉露生寒。我恐师父坐着受凉,便邀他去叶榆泽上泛舟赏月。其时恰有渔家灯火明灭,三两闲船,摇荡泽面。我身无长物,就用头上一对金发扣作抵,向渔民借了一只小舟来,与师父同乘。

“这情形……好似当年。”

散下长发的我,侧对着月光轻轻摇桨,忽然感受到他怀恋的目光。我抬头,那另一半月光,便正好洒在他灰白的发上,反映着清冷的银辉。

未待我出声回应,他便自责失言,别过头去。我也默然摇着小舟,徐徐向泽中一处杉柏林立的浅滩划去。

“师父,那儿有光,像是殷蓝色的火。”

我用桨首一指,移船靠近,师父也随之立了起来。

“是不是当地人的祭祀之所?我们且去远远地看一眼,勿扰了人家。”

我点头,扶着他下船。踏过碎石滩走进林中才知,漫天清朗的月色皆被巨杉硕柏所遮蔽,仿佛世间夜色全都聚集于此,隔绝彼世。唯有一束如生命之花般绚烈跳动的蓝火,绽放于这一页幽暗的林间画布上,遥引着我们。

再行数十步,火光渐晰。我注目而视,原来那株株杉柏之间,还有一棵最为粗壮的老树,合抱六七人,树干中空凹陷,内有一幽蓝火影,外焰微红,无根无源,兀自燃烧不止,却竟不会殃及古树。我正自惊叹,师父便道:

“那是灵火,就像你今天点柴的那样。木能生火,这树的树龄大约比你还长个几百岁,又生在叶榆泽这般灵气丰沛之地,若是得了机缘,开启灵智,很可能修成仙灵。”

我若有所悟,只听师父又道:“可惜不是名种,悟性有限。若像你一样遇见我,被我强催化形,那是必死无疑的了。万幸,万幸……”

他摇着头转身而返,言语里似有歉疚之意。我回首又望了一眼那燃着奇火的巨树,恍惚见到自己的心火也在烈烈舞动。

师父,你放心。我会努力弥补自己所欠的修行。

护住她的魂,也护住你。

那夜驾舟回到西河后,我很快便累倒了,盖着斗篷,倚在师父铺好的席垫上沉沉睡去。殊不知,他却好像怀着一种难明的愧意,郁郁然独坐无眠。

天明,我们都心照不宣,未再提起昨夜所见。我复展笑颜,尽说着令他开怀的话,悠哉地牵着小马踱回古城。

时光流转,我们在叶榆城又歇了两日,尝遍周遭美食、养足体力精神后,拣着一个风雪初霁的早晨,一路向东,踏上归程。

(二)

到了吴州没几日便是上元佳节。我与师父自入吴地以来,在城郊几家村驿分别耽搁了一两日,这才迤逦进城。

我以为他也会有近乡情怯之感,但他只是不疾不徐地逛着,看城中各处张灯结彩,人群熙攘,其乐融融。直至城东南时——那是一片铁匠铺、木工坊连开的集市,他忽若想起了什么,说要带我去访见一位故人。

葑门外,皇天荡附近。吴州不似南疆正月里仍是气候晴暖,没了城郭庇佑的郊外便只有北风呜咽,白芦横江,霜色茫茫。我陪着师父约莫向外走了几里,只觉人烟疏落,更偏离了官道,不像有什么住户的样子。我正自不解,他却伸手一指前方江河细窄处——一座古旧石屋如山间伏虎,与那十字河道肃然相对。

洛青鸿。他就这么喊道,简洁明了,没再附上称谓与来意。

石屋沉寂如井,良久,方有一人掀动草帘,向我们挥了挥手:“吵什么,进来就是。”语气是慵懒的,然而字字清晰响亮,铿然有力,不输青年。

“你小子,终于知道回来了啊。”

同样两鬓灰白的男子见了师父,一张写满风霜的脸上笑得只剩一口白牙,也不管他现今身体如何,上去对着肩膀就是一拳。师父也笑,却是边笑边咳,还直说没事,倒让我无端担心了一场。

“夙愿……已了,自然就回来了。”

石屋简陋,说是家徒四壁也不为过,唯天顶开了一扇斗大的圆窗,如仙壶自蓄日月星辰,四时轮换,盈亏守恒,别有意趣。

洛青鸿简单收拾了几下,让出仅有的卧榻,自己席地而坐,用他下午刚打来的野兔烹了兔肉暖锅,蘸上他自调的甜辣酱,请我们随意品尝。

是夜,我们在这方石屋中温酒、烤火,远离了城市喧嚣,独赏那一束自天顶倾注而下的满月清光。

那是我第一次喝到“酒”。虽然不太喜欢这辣嘴的玩意,但细品回甘,暖入丹田,未几时便叫人浑身酥软,乏意上涌。我在两个男人久别重逢的笑谈声中,迷迷糊糊地度过了平生第一个异常温暖安逸的团圆之夜。

也许是故人的默契使然。那一整晚,洛青鸿虽常对我投来探询的眼光,却也始终未提及师母之事。男人之间的情谊,不必多言,都在酒里了。

次晨酒醒,我方在余烟袅袅中伸着懒腰爬起,便听见他们在屋外絮絮谈话:

“……嗯,学剑可以,我虽不如你剑术精进,倒也能代为指点一二。弓箭的话……她一个女孩子,今后若要独自生存于世,不太适合像我一样拿着笨重的弓防身……”

听到“独自”二字时,我不禁心里一酸,默默下榻,从石屋后门转出,附耳在旁。洛青鸿续道:“不妨我到城里买些材料,另给她打一把弩,也比较轻便。”

“好,那就依你。”师父爽快道,“我对弓弩之术都不算精通,还要烦你替我多指点指点。”

“那绝对没问题。毕竟是你的……徒儿嘛,也算我半个徒儿了。”洛青鸿尚不习惯我的身份,言至此,语调微变,声音依旧爽朗,“这么说来,她还得叫我一声‘洛师叔’呢。”

“行了,你就会占人便宜。谁跟你那么亲了……”

师父的笑骂在我耳边逐渐淡去。原来他避着我,仍是为了交代后事啊。我扶着石墙默不作声,指腹有意无意地扫过那些被岁月磨平的纹路,黯然心想。

两人自诩神鬼未觉地商量完正事,便又掀开草帘一起进屋取暖来。我匆忙跑向屋后,假装取水洗漱,听师父唤我,旋即探头应了一声,折回屋内。

“阿楹醒啦?噗……”洛青鸿乍一见到我鬓发微乱、满面沁水的狼狈模样,一时不忍竟笑出了声,而后翻箱倒柜地找出一块干净的丝帕递与我

[番外]')"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