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刚明,京城议事的大厅中肃穆宁静。
一脸病容的圣上靠在龙椅上,浑浊的眼睛盯着空气中的某处。宰相站出来,“圣上,成王败退,如今突厥已入侵,需尽快派人前去征战啊。”
另一位大臣率先反驳,“打仗?国库空虚,如何前去征战?连成王都败退了还有谁能前去,还不如先议和。”
“我朝岂能如此懦弱,难道除了成王还找不出一个能征善战的人吗?”
大臣们各执一词,原本寂静的朝堂此时变得热闹起来,圣上此时咳嗽一声,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圣上虚弱的声音也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众爱卿可有推荐的人选?”
宰相默默阖上眼睛,御史台站出来提议,“金家大将或可一用。”
也有其他的大臣反驳,“金家大将军年事已高,不宜征战。”
宰相幽幽开口,“老臣以为,礼王可以。”
“老礼王当初就是和突厥对战,出兵不利几乎被突厥全歼,虽然如今的礼王从小学武,但他实力如何我们并不知道,岂能将王朝的安危放到一个不知实力的人身上。”
众人点头,赞同他的观点,宰相理了理衣袍,“如今的礼王可以在去年的宫宴上替圣上挡了一箭,如果这还不够格,那谁还能担任呢?”
“宰相说得有理,我这也是担心会重蹈覆辙。”
众人再次各执一词,陷入僵持之中。圣上稍微提高了嗓音,“派礼王去,替父戴罪立功!”
圣上发话了,众人自然不再有争执。成王是圣上的独子,礼王是圣上的亲侄子,如今重用礼王,朝堂中的人嗅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来。
圣旨送到礼王府时,礼王正在园中钓鱼,姿态闲雅,听到下人禀告圣旨来时,将鱼竿一抛,负手前去正厅接旨。
传完旨的公公说了一番恭维的话,礼王让下人给了重重地赏钱。身边的谋士亲自送人出了门,回到书房后看自己的王爷还在后院擦剑。
“王爷似乎并不惊讶?”
礼王将布洗净重新擦剑,“意料之中的事情有何惊讶。”
“穆云泽一行人已经在去凉州的路上了,接过了圣旨,王爷打算何时启程?”
“东西早已经收拾好了,即刻出发。”礼王看着手中的剑,剑身映出他坚毅的眼眸,这把剑是当年父亲留下来的,父亲一向神勇,他绝对不信父亲会败给突厥还败得如此彻底,而今,他要提着这把剑去给父亲报仇,也要找到当年的真相!
冀州城内许城,天云楼这几日的生意并不好,因为有更多的流民涌入,行人们不太愿意出门来。小环撑着脑袋靠在柜台边,“这几日生意越来越不好了,你和雪冬有想想办法吗?”
街上随处可见的流民,打仗的消息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如今人人都有些担心战火会不会烧到这边来,没有心情出来吃饭也是可以理解的。“还没有。”二丫摇了摇头。
小环也叹口气,“你如今在小院里要小心一行,一些流民饿得很了会进人院子偷东西。”
二丫了然,饭都吃不上了,自然会铤而走险,“你一个人生活,也得小心一些,贵重物品收好。”二丫也提醒小环当心一些,小环拍了拍手,“那你放心吧,我有的是力气呢!”
二丫一想到官府虽然开设了粥棚给流民发放粮食,但因为流民数量近日增多,已经有流民吃不上发放的粥了。只是不知道官府后面会不会增派粮食。
二丫中午回小院休息时,在小院门口的巷子处,看到几个孩子蜷缩一团,窝在墙角的地方。破旧的衣服空空地挂在身上,面黄肌瘦,双目空洞,见二丫前来习惯性地伸出一个破口的陶碗来。
二丫去买了些馒头,放到他们的碗中,几个孩子看见白面馒头双眼放光,像捕食的狼群一般一拥而上将几个馒头抢光。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子将抢到的馒头分给自己身边更小的孩子们。
二丫提醒他们慢些吃,“官府在施粥,你们怎么不去拿?”
所有人都忙着吃馒头,那个男孩子下意识回答她,“我们的父母都不在了,官府的粥根本就轮不到我们。”
僧多粥少,只是可怜了这些无人庇护的孩子们。二丫想了想,天云楼也可以设立粥棚,希望可以多帮助一些人,至少让孩子们活下去。
“过几天,那座楼门口也会有粥棚,到时候你们记得去吃。”二丫拍了拍男孩的头。自从逃难的路上父母离开,已经很久没有人把他当个孩子看待了,二丫的动作让他想起了从前的母亲。
看着二丫离开的背影,男孩鼓起勇气冲上前去,“我,我吃得不多,会做很多事情。我会骑马驾车,我也会做饭,姐姐你需不需要人手?”
见二丫不说话的样子,男孩抿了抿嘴唇,“我不要工钱,姐姐你每天给我三个馒头就行了。”
这是要毛遂自荐了,二丫欣赏他的勇气和胆量,“我可以给你三个馒头,最近我有个铺子要翻修,你帮我去盯着工期如何?”
男孩眼睛里涌现出兴奋的情绪,到底是个孩子,他看向自己的弟弟妹妹,突然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姐姐,我一定好好做事,不辜负姐姐的三个馒头。”
二丫轻笑,“你帮我做事,三个馒头是给你的报酬,若是你做得好,我还应该给你发工钱的。”
男孩摸着脑袋嘿嘿地笑,“工钱我就不想了,我想先填饱肚子。”
二丫也不和他争执了,以后将工钱直接给他便是。“那你的名字是?”
“姐姐我叫大春,我的弟弟妹妹分别是大夏,小秋和小冬。”大春指着缩在墙角边的孩子们。
二丫想起小院里还有空的屋子,“你们跟我来吧。”
大春感激地赶紧拽起弟弟妹妹们,跟在二丫的身后进了小院。你们自己准备烧些热水,我去给你们准备衣服。
孩子们的衣服二丫自然没有,她找到布店买了几件粗布的衣服带了回去。大春不肯接受,“就当是我提前给你的报酬,以后你多做些事情就是了。”
自己和弟弟妹妹身上的衣服确实破旧得不能穿了,捧着二丫递过来得衣服,大春跪到地上,“多谢!”
二丫没想到他突如其来地一跪,扶他起来后,“快去换上衣服睡觉吧”
大春心中感激,重重地点头,一间遮风避雨的屋子,可以填饱肚子的馒头,姐姐就是他们的一辈子的恩人。
二丫收拾好后躺好,原本没想帮这么多的,可当她看到大春即使饿极了也想着将馒头分给弟弟妹妹吃,她觉得,这孩子值得更好的,而不是流落街头最后在无人的角落离开。
隔日,二丫便请来了维修的人,将要修缮的地方告诉工人后便叮嘱大春,“有任何问题来天云楼找我,这是你的饭钱。”二丫将钱递给他,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二丫来到天云楼,发现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她从后门进去,才得知门口聚集这么多流民是因为这些流民不知从哪儿听说今日天云楼会施粥,纷纷堵在门口要吃得。
天云楼是有这个打算,但她还没和雪冬商量过,会是谁散布的消息?这些流民全都堵在这儿也不是办法,天云楼还得开门做生意。
“现在就去熬粥,但不要多,一百碗这样。”二丫让厨房的人尽快行动,就算要施粥也不能全都拿出来,不然到时候天云楼被无穷无尽的流民拖垮了。
大火熬制,半个时辰后天云楼搬出一大桶粥,二丫和雪冬站在桶旁,“大家一路逃难,饥肠辘辘,以后天云楼每三天熬一桶粥,为许城略略尽心。”雪冬一身江湖气息,一番话将施粥的行为上升到为国为民的高度。
二丫了然,传出谣言的人是希望借此打压天云楼的,但天云楼接下这个明枪,并以此做出表率,是以给其他大商户更多的压力。他们若是不跟着施粥那就是小气,若是跟了除了名声也得不到更多的好处。怪只怪他们打错了算盘,雪冬早就储备了很多的粮食在库房。
流民们纷纷感激,雪冬让人开始施粥。先前顾忌门口流民的食客们见到天云楼这番做法,心中也生出敬佩之意。二丫让人搬出一个木箱子,“此乃功德箱,各位食客若是有余资,哪怕是捐赠一文钱,积少成多也会是大的福报,在危难之时施以援手,这份功德会伴随一生及至子孙。”
二丫看食客反应,又接上一句,“此箱中的所有钱财天云楼分文不取,全部发给流民用以安顿。”
二丫让人将箱子放在柜台下面最中间的位置,“为做出表率,天云楼所有菜品均打九折。”众人见天云楼如此有诚意,心道果然是天云楼,这样一来,食客们不需要多捐赠金银,就当是从原本的饭菜价格里拿出一两文钱即可获得莫大的功德。
来吃饭的人都不愿错过这份功德,纷纷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对于这些大家想当然地以为捐赠的越多功德越多,毕竟谁不希望自己为子孙后代多积累些功德呢。
雪冬也夸二丫这方法好,起初她还担心大家不会这么做,没想到一提到功德,大家便接受了这样的行为。二丫心中高兴,有了这些钱,便可以多买些米为大家熬些浓厚的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