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菠萝小说 > 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观影 > 第12章 第12章

第12章 第12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亨利八世缓缓摩挲着王座扶手上的都铎玫瑰纹章,手上巨大蓝宝石戒指随着他的动作折射出冷冽的光芒。他微微眯起那双锐利的眼睛,“既然如此,我衷心期盼主教大人往后能...妥善照管自己的舌头。”

他刻意在"妥善"二字上加重了语气,嘴角勾起一抹令人不寒而栗的浅笑,"毕竟,人的舌头是很脆弱的。"

大厅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几位枢密院大臣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喉咙。温彻斯特主教的面色变得煞白,他宽大的法袍袖口微微颤抖,却在接触到国王意味深长的目光时,猛地攥紧了手中的玫瑰念珠。

【伊丽莎白于11月的最后一周启程前往伦敦,沿途受到了众多贵族、贵妇和绅士的热烈迎接。当她的队伍抵达海格特时,主教们列队跪地恭迎,以示对新女王的效忠。】

【伊丽莎白优雅地伸出手,让主教们逐一亲吻,然而队列中却唯独少了邦纳主教的身影。这位以“血腥邦纳”闻名的主教,因其在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对新教徒的残酷迫害而声名狼藉。毕竟伊丽莎白在一开始便已明确了自己的宗教立场。】

【伊丽莎白先在卡尔特隐修院停留了五日,随后正式启程前往伦敦塔,为加冕典礼做准备。她庄严地骑马穿过伦敦的街道,沿途的民众纷纷向她欢呼致意,儿童们唱起赞美的歌谣,学者们则以拉丁文向她致敬。】

【当她抵达伦敦塔时,她意味深长地对身边人说道:“有些人曾是王侯,却最终沦为这里的阶下囚;而我,曾是被囚禁于此的囚徒,如今却将以女王的身份登上王位。”据说,她径直前往自己曾被囚禁的房间,并在那里跪地祈祷,仿佛在回顾过去的苦难,同时为未来的使命寻求力量与指引。】

【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加冕仪式还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坎特伯雷大主教已经去世,而约克大主教则拒绝为伊丽莎白加冕,因为他不愿承认她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袖。其他健在的天主教主教们也纷纷效仿,拒绝参与加冕仪式。】

【最终,卡莱尔主教被说服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主持加冕典礼,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伊丽莎白在宣誓时必须采用与前任信奉天主教的玛丽女王相同的古老誓词。】

【这一妥协虽然暂时解决了仪式的主持问题,但也预示着有关信仰的矛盾才刚刚开始。伊丽莎白的加冕不仅是一场盛大的庆典,更是英格兰宗教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未来的宗教冲突与变革已悄然埋下伏笔。】

【伊丽莎白登基后的首轮人事任命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罗伯特·达德利成为骑士统领。达德利出身于一个显赫却饱受争议的家族,他的父亲就是那个是曾经试图将简·格雷推上王位的诺森伯兰公爵。】

【这对青梅竹马的情谊堪称都铎王朝最传奇的羁绊。达德利在七八岁时便成为伊丽莎白的玩伴,1554年,两人戏剧性地在伦敦塔重逢,一个因父亲妄图帮助简·格雷篡夺王位受到牵连被囚,一个则因姐姐猜忌沦为阶下囚。】

【伊丽莎白曾坦言:“他是我唯一偏袒的人,因为在我姐姐统治期间,他在我落难时对我关怀备至。”无论真相如何,两人之间持久而亲密的关系引发了无数流言蜚语。】

【另外,伊丽莎白还对枢密院进行了调整,增补了一批新成员,其中包括忠诚的新教徒尼古拉斯·思罗克莫顿爵士和弗朗西斯·诺利斯爵士。】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政权的平稳过渡,她保留了玛丽统治时期的10位大臣。但与前任枢密院相比,伊丽莎白的枢密院更加精简高效,避免了机构臃肿的问题。】

【除了组建枢密院,伊丽莎白对宫廷内务体系的改造堪称一场精妙的政治手术。这些职位备受瞩目,因为担任这些职务的官员将成为伊丽莎白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

【她的前任女管家凯特·阿什利被任命为寝宫首席女官,这个表面管理梳妆事宜的职务,实际掌控着所有见者的初筛权。】

【而凯特·阿什利的丈夫则担任珠宝库总管,管理王室的珠宝,这可以说是个肥缺了。伊丽莎白对自己手底下的人还是非常大方的】

【托马斯·帕里的任命更显深意,这位从伊丽莎白幼年起便侍奉在侧的亲信,被委以皇家审计员的重任,负责审查所有宫廷开支。】

【1592年的账本显示他独创的“三色墨水记账法”:黑色记录常规开销,红色标注可疑支出,绿色则用于秘密行动经费一一这种分类后来成为英国情报部门的财务模板。】

【博林家族的复辟显得最为耀眼。安妮·博林的表侄女凯瑟琳·诺利斯出任衣橱女官,掌管价值连城的礼服;其远亲亨利·凯里则受封宫务大臣,直接控制宫廷娱乐与戏剧审查。】

【据法国大使记载,在1564年的一场假面舞会上,这些博林家族的成员们佩戴着银质弯尾花胸针(安妮·博林的个人徽记),这让在场的天主教贵族面色铁青。】

【虽然安妮·博林在伊丽莎白三岁是就死了,但伊丽莎白仍就对母亲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伊丽莎白在加冕礼上特意选用了紫色天鹅绒长袍,这与母亲安妮·博林加冕时的礼服一样,后来在重修赫弗城堡时,她特意命人在安妮旧居墙壁暗格内放置新教祷文。】

【她对母亲深厚的感情也延续到了博林家,除了对博林家的血亲给予大肆封赏之外,她在每周三举办“博林茶会”,只邀请与安妮有血缘关系的贵族参加。】

察觉到周围贵族们羡慕的眼光,托马斯·博林满面红光,心中欣喜若狂。他感到博林家族的春天即将到来——国王已注定无法再诞下男嗣,玛丽公主又因丢失加来而声望受损,唯有伊丽莎白公主有望继承王位,而凭借伊丽莎白公主对安妮的深厚情谊,他们博林家必然扶摇直上。

亨利八世看着得意洋洋的托马斯博林,冷笑一声,他可太了解托马斯·博林的盘算了。虽然他已经把玛丽从继承人名单上划掉,决心让伊丽莎白登基,但他绝不可能让博林家族摄政,毕竟西摩兄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只是他去世时伊丽莎白尚未成年,而未成年的君主往往会受到诸多掣肘。

“或许该考虑玛丽,让玛丽摄政,他这个女儿还是有点能力的。”这个念头刚浮现,就立即被他掐灭。想到长女那些狂热的天主教教徒做派和那固执的天主教信仰,还有那些把他气的跳脚的骚操作,亨利八世的胃部泛起了熟悉的绞痛。

他忍不住狠狠地咒骂阿拉贡的凯瑟琳,看看她把他好好的女儿教成什么样了。他还是好好保养自己吧,起码让自己活到伊丽莎白成年。

【伊丽莎白一世登基之际,继承的是前面几任君主留下的满目疮痍的王国。那时的英格兰,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犹如一艘在风雨中飘摇的破船,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正如一位书记员所说:“女王贫穷;国家疲软;贵族穷困腐败;善战将士难寻;人民毫无秩序;正义未得伸张;物价高涨;过度注重口腹之欲和穿着打扮;国人分裂;同法国交战;法国国王骑跨于国土之上,一足踏着加来,一足踏着苏格兰;有长期交恶的敌人,无忠贞不渝的朋友。”】

【鉴于当时的严峻形势,伊丽莎白身边的大臣们敦促她在宗教政策和外交事务上保持高度警惕。】

【塞西尔曾有一句格言,大意是“一年的和平对王国的贡献远胜于十年的战争”。伊丽莎白深谙此理,她清楚地意识到,国库已然空虚,国家无力承担战争的巨大开销。】

【因此,她不得不接受失去加来的现实,并与法国达成和平协议。同时,与苏格兰达成某些协议以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全,也被视为明智之举。毕竟,据传英格兰没有一面城墙能够抵挡住猛烈的炮火攻击。】

“什么?英格兰怎会衰败至此?”一位贵族忍不住惊呼,周围的贵族们也纷纷低声议论,脸上写满了震惊与不安。

亨利八世紧握拳头,心中充满了愤恨,加来还是没有收回来,英格兰也败落了。

他暗自思忖,这一切必定是玛丽和爱德华的过错。若不是他们,英格兰怎会沦落到如此境地?他英明一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儿女?

【除此之外,宗教问题也无疑是一个大问题,早在1558年冬,伊丽莎白尚未登基时,一份名为《转换信仰之策》的文件便已悄然拟就。其作者很可能是威廉·塞西尔,他本人坚定支持归正宗信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