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的能力终究有限,无法给予伊丽莎白更高层次的教育。1544年,凯瑟琳·帕尔为伊丽莎白聘请了当时最杰出的学者作为导师,其中包括著名的文艺复兴学者罗杰·阿斯克姆。】
【阿斯克姆对伊丽莎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教授她古典文学和语言,还培养了她对宗教、 哲学和政治的兴趣。阿斯克姆曾称赞伊丽莎白的学习能力和智慧,认为她是“一位天生的学者”。】
【然后伊丽莎白开始了她的翻译生涯。一直到继位后,她都坚持着翻译外文著作的爱好。可惜,在那个时代,女子的学识不会得到公开认可,因此伊丽莎白的许多译作都是匿名的。】
【除了优质的学术教育外,凯瑟琳·帕尔在宫廷中的智慧和谨慎也给伊丽莎白树立了榜样。她教导伊丽莎白如何在复杂的宫廷政治中保护自己,如何与不同势力周旋,以及如何在危机中保持冷静。这些经验对伊丽莎白日后处理宫廷阴谋和政治斗争至关重要。】
【但是亨利八世的王后们似乎注定与危险相伴,凯瑟琳·帕尔亦不例外。由于她倾向新教改革,天主教的势力对她虎视耽耽,反对派甚至试图煽动国王对付她,并流传出亨利对萨福克公爵夫人凯瑟琳·威洛比产生兴趣的谣言。】
【然而,凯瑟琳以巧妙的言辞化解了危机——她向国王解释,自己与他辩论宗教问题,不过是为了转移他腿伤带来的痛苦。最终,她成功化险为夷。】
贵族们交换着不安的眼神,英格兰的王后之位仿佛被某种不祥的存在诅咒过了似的,为何每一任王后,都不得不在生死边缘走上一遭?
只是,国王真的会这么容易被说服吗?这可不符合国王的脾气,最后一任王后竟能全身而退,实在令人惊叹!
【正因为凯瑟琳·帕尔本人对新教改革持开放态度,而她的宗教观点对伊丽莎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凯瑟琳的影响下,伊丽莎白学会了如何在宗教纷争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宽容态度。】
【这一特质后来成为她统治时期的标志她颁布的《伊丽莎白的宗教和解》成功平衡了国内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避免了宗教战争的爆发。】
宗教和解,这是什么 ,亨利八世若有所思,天主教和新教竟然能够和解,若是天幕能讲清楚一些就好了,他也可以试一试。
天主教一派的贵族和新教一派的贵族早就炸开了锅,分属两派的人们怒目而视,这绝对不可能,哪怕泰晤士的河水倒流,他们也绝不会和异教徒和解。
【1546年12月,亨利八世身体欠佳,当月中旬突然发烧,这次急病让亨利身体不复以往。尽管痊愈后不久他称自己已经完全恢复健康,但实际上这位55岁的国王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
【1546年圣诞夜,他突然下令将妻子和玛丽公主送往格林尼治宫,留下自己和枢密院大臣们在威斯敏斯特宫闭门谢客。度过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圣诞节后,亨利八世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
【他开始准备遗诏,据说最初起草的文件内容应该是任命凯瑟琳·帕尔为摄政王,辅佐9岁的爱德华王子理政。但是凯瑟琳坚持的新教信仰不被亨利认可,所以凯瑟琳被驱逐出了权利中心。于是1546年的12月,大臣们按照亨利的指示,重新起草遗诏。】
【在遗诏中,亨利再次表明让自己的儿子爱德华继承王位的意愿,而玛丽和伊丽莎白的继承权则依次排在爱德华之后。】
【尽管亨利八世已经恢复了玛丽和伊丽莎白的继承权,但两人依旧被宣称是私生女,这也为伊丽莎白日后的危机埋下了地雷,伊丽莎白与玛丽不同,玛丽在天主教的世界里是公认的王位继承人,她是天主教双王的后裔,与表兄查理五世一样拥有着最高贵的血统。】
贵族们互相挤眉弄眼,他们就知道这一定是国王陛下的错,可怜的伊丽莎白公主。还有可怜的玛丽公主,如果没有性别优势,那么爱德华王子也不会比玛丽公主更有资格继承王位。
亨利八世看着窃窃私语的贵族们,心中愈发的不快,如果爱德华没有早逝,那他们现在就应该赞颂他英明的决定了。
【1547年的1月28日,亨利八世去世,13岁的伊丽莎白成为孤儿,那一天她身在哈特菲尔德宫。】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死后的两个月,亨利八世的老对手法兰西的弗朗索瓦一世也在两个月后死去,想必亨利八世如果知道此事,一定会倍感欣慰吧。】
欣不欣慰他不知道,他只知道还有十一年他就要死了。
亨利八世只觉得自己全身冰冷,一句话都无法说出来,1547年1月28日,是他的死期。
这个日期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刺入他的大脑,割裂了他对未来的所有幻想。
他在十一年后就要死了,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他还没有打败法国,宗教改革还未彻底完成……
大臣们被光幕的预言震得鸦雀无声。当克伦威尔发现国王几乎瘫倒在王座上时,他一个箭步冲上台阶:“陛下,需要为您将医生唤过来吗?”
亨利八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那双深蓝色的眼睛已恢复鹰集般的锐利。“不必。”他冷笑一声,朝大厅另一端扬了扬下巴,“倒是克劳德大使看起来更需要救治。”
所有人的视线转向法国大使,那位衣着考究的绅士自听到弗朗索瓦一世的死讯后,就像被石化般僵立原地,连缀满珍珠的软帽滑落都浑然未觉。
克伦威尔转向那位法国大使,“大使阁下,需要为您寻找医生吗?”克伦威尔公式化地询问。
法国大使如梦初醒,拾帽子的动作活像在捡拾自己丢失的灵魂:“多...多谢关心”,他试图挺直背脊,但声音里的颤抖出卖了他,“只是突如其来的消息令人...难以消化。”
“看来贵国君主选人的眼光与他的军事才能一样令人遗憾。”亨利讥消地转动戒指,不过是预知死期罢了,又不是此刻就要咽气了——“他突然掐断话头,象征王权的戒指在手指上勒出一道红痕。
【这时的爱德华·西摩在一开始便封锁了国王去世的消息,以确保将摄政权收入囊中。同时,他又买通了骑马赶往赫特福德通知新国王的信使。】
【爱德华知道伊丽莎白和爱德华姐弟感情深厚,决定先不告诉爱德华他父亲的死讯,等第二天带上爱德华前往哈特菲尔德再作打算。】
西摩兄弟竟会如此大胆,贵族们不敢相信,要知道他们现在只是个地位低微的小贵族,如果不是简西摩,王宫的大门都不一定会对他们敞开。
【在哈特菲尔德宫,西摩将两个孩子召集到了一起。西摩告知他们父亲的死讯时,伊丽莎白和爱德华相拥而泣。亨利八世给他所有孩子们的生活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亨利八世临终前精心设计了十六人摄政委员会,意图以集体决策辅佐爱德华并进行相互制衡。爱德华西摩作为王子的舅舅,位列第四。但他的弟弟托马斯仅获“遗嘱执行人的助手”这样的职位。】
【新王还未来的及加冕,爱德华西摩便悍然撕毁先王遗嘱。他不仅自封护国公,更将萨默塞特公爵的冠冕戴在自己的头上。而他的弟弟托马斯只得到个寒酸的海军虚衔,这在托马斯野心勃勃的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正因如此,他十分嫉妒自己的哥哥,为了让自己也能手握大权,他将目光放在了都铎的王室成员身上,他率先盯住了亨利八世的大女儿玛丽公主。】
【但是玛丽并不喜欢他,在遭到玛丽的拒绝后,托马斯将目标瞄准了13岁的公主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表示,自己的年龄太小并没有考虑过婚姻问题。】
【托马斯很快将目标转移到另外一位他认为更有可能接受自己的女性身上。她就是亨利八世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
【其实他与凯瑟琳·帕尔早在凯瑟琳成为王后之前就已经相爱了,只怕亨利八世也没想到,他精挑细选的王后,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和他结婚。】
【据凯瑟琳·帕尔后来的回忆,她当时已经爱上了托马斯·西摩,并且希望在众人面前与他结婚。同时凯瑟琳也曾希望担任继子爱德华的摄政王,再加上当时爱德华西摩的妻子认为自己作为护国公夫人比前王后凯瑟琳帕尔更有资格使用王室珠宝,这些都导致了凯瑟琳对萨默赛特公爵夫妇的不满。】
贵族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光幕揭露的真相让大厅陷入诡异的沉默。凯瑟琳王后与托马斯·西摩的私情,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再次印证了国王在情场上的失算。
还有西摩兄弟,没想到他们出生卑微,却如此无法无天,妄图独揽大权,真是不把他们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