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先处理伤口?"
细雨任由她上药,眼睛亮晶晶的:"阿姐冒雨采药才厉害!"
姜墨兰低头清理伤口,发现齿痕边缘已经发白:"再深半分就伤到筋脉了。"
"不怕。"细雨晃了晃手腕,"阿姐不是教过我,医者要有舍己之心?"
药汁滴在伤口上,泛起白沫。细雨疼得吸气,却还笑着:"再说,阿姐冒雨救我,我总要救别人。"
姜墨兰手上一重,细雨"嘶"地缩手。
"知道疼就好。"姜墨兰系紧布条,"下次用钳子。"
傍晚时分,那位周姓商人竟寻到医馆,送来两筐上等药材。细雨认出其中有几味正是紧缺的防风,喜得连连道谢。
"姑娘轮椅设计精妙。"周商人打量着姜墨兰的改良轮椅,"若能推广,可造福不少残疾之人。"
姜墨兰不动声色:"寻常木匠做不来。"
"姑娘可愿画下图样?"周商人取出名帖,"在下认识几位官办匠人。"
名帖烫金,赫然写着"青州府巡抚周正淳"。细雨手里的药秤"咣当"掉在地上。
周巡抚却笑了:"姜姑娘今日冒雨采药,颇有医者仁心。"他指向药材,"这些算是见面礼。"
姜墨兰攥紧扶手:"大人有何指教?"
"三日后府城有医术交流大会。"周巡抚捋须道,"特邀二位姑娘出席。"
巡抚走后,医馆炸开了锅。柳大夫激动得胡子直翘,柳夫人连夜赶制新衣。只有细雨忧心忡忡:"阿姐,会不会是赵家......"
"不会。"姜墨兰翻看周巡抚留下的药材,"若是赵家指使,不会送真药。"
夜深人静,姜墨兰在账房核对药材清单。细雨推门进来,端着碗冒着热气的汤药。
"安神汤。"她将碗放在桌上,"加了酸枣仁。"
姜墨兰瞥见她手腕上的伤又渗出血丝:"怎么不换药?"
"忘了。"细雨吐吐舌头,却从袖中掏出个布包,"给阿姐的。"
布包里是双鹿皮手套,掌心加厚,适合拄拐时用。姜墨兰摩挲着细密的针脚:"你做的?"
"嗯。"细雨低头玩着衣带,"看阿姐手心磨出茧子......"
姜墨兰戴上一试,刚好合手。细雨突然凑近,在她耳边轻声道:"香囊里的相思子,是我故意的。"
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廓,姜墨兰手一抖,汤药洒在账本上。细雨已经笑着跑开,铜铃铛在夜色中清脆作响。
就寝前,姜墨兰去给细雨盖被。小丫头睡得正熟,怀里抱着本医案。她轻轻抽出来,却从书页间掉出张纸条——"丁酉年四月初八,阿姐送的第一支笔"。
掀开枕褥,下面整整齐齐排着十几样小物件:褪色的红头绳、磨秃的毛笔、干枯的梅枝......每件都裹着药方纸,写着日期和简短的说明。最旧的那张已经泛黄:"甲午年腊月初三,阿姐替我挡了滚烫的药罐"。
姜墨兰胸口发胀,轻轻将一枚铜钱放在最边上——那是白日周巡抚给的定金,她特意留了一枚最新的永昌通宝。
三日后的医术交流大会,成了改变两人命运的转折点。但此刻,姜墨兰只是轻轻抚平细雨蹙起的眉头,将相思子香囊放在两人枕头之间。
窗外,第一只夏蝉开始鸣叫。
府城医术交流大会这日,天刚蒙蒙亮,柳家医馆便已灯火通明。
"阿姐,这样行吗?"
细雨站在铜镜前转了个圈,藕荷色罗裙上绣着暗纹的梅枝,发间只簪一支素银钗——正是姜墨兰去年送她的生辰礼。
姜墨兰坐在轮椅上,手里拿着本医案,闻言抬头看了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去:"嗯。"
她的声音有些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轮椅扶手上的暗格。
细雨蹲下身来,握住她微微发抖的手:"阿姐在担心?"
"没有。"姜墨兰合上医案,"只是这轮椅太重,进会场门槛怕是——"
"我请周大人安排了斜坡。"细雨打断她,从袖中掏出个小瓷瓶,"含一片,定神的。"
姜墨兰接过,瓶中药丸散发着淡淡的陈皮香,底下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甜——又是相思子的味道。她无奈地看了细雨一眼,小丫头却已经蹦跳着去帮柳夫人收拾药箱,腕间的铜铃铛清脆作响。
辰时三刻,周巡抚派来的马车准时到了门口。姜墨兰的轮椅被两个差役小心抬上车,细雨则抱着药箱坐在她身旁。透过车窗,她看见柳大夫站在医馆门口,胡须微微颤抖。
"爹,放心!"细雨探出头喊道,"我一定给咱医馆争光!"
柳大夫点点头,却看向姜墨兰:"墨兰,看着点这丫头,别让她莽撞。"
姜墨兰郑重点头,轮椅的扶手被她握得微微发烫。
府衙前的广场上已经搭起高台,十几张医案整齐排列,台下坐满了各地来的医者和乡绅。姜墨兰一眼就看见了坐在首排的赵家人——赵县丞正和几个穿着官服的人低声交谈,不时往入口处张望。
"那是太医院的李院判。"细雨小声说,"去年想买咱的蛇药方子,爹没答应。"
姜墨兰眯起眼睛,看见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正捋着胡须打量她们,目光在轮椅上停留许久。
周巡抚亲自迎上来,身后跟着两个书吏:"姜姑娘,柳姑娘,位置已经安排好了。"
他引着她们来到右侧的一个角落,这里特意留出了轮椅通行的空间。姜墨兰注意到,其他女医者都被安排在最末排,唯有她们的位置格外显眼。
"多谢大人。"她轻声道谢。
周巡抚摆摆手:"今日考题有三,先是辨识药材,再是针法演示,最后是现场诊脉。"他压低声音,"赵家打点了考官,会在针法上刁难你们,务必小心。"
话音刚落,铜锣声响,大会正式开始。
第一轮辨药,细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当其他医者还在为"龙眼核"和"荔枝核"争论时,她已经准确报出了二十种混杂药材的名称和功效,甚至指出了其中三味药的炮制不当之处。李院判惊讶地捋断了几根胡须,赵县丞的脸色则越来越难看。
第二轮针法演示,果然如周巡抚所料,考官给出的病例是个罕见的"逆气症",要求施针者在不触碰患者躯干的情况下导气归元。台下议论纷纷,这分明是为难坐轮椅的姜墨兰。
"我来。"细雨按住姜墨兰的手,大步走上台。
她从药箱取出七根银针,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竟隔着衣衫准确刺入患者背部穴位。最后一针落下时,原本呼吸急促的患者突然长舒一口气,面色恢复如常。
"好一个'隔衣探穴'!"李院判拍案而起,"这手法失传已久,柳姑娘从何处学来?"
细雨行了一礼:"家父所授,说是当年太医院的不传之秘。"
她这话说得巧妙,既抬高了柳大夫,又暗指李院判学艺不精。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赵县丞的脸黑如锅底。
最后一轮诊脉前,有个小插曲。姜墨兰去后院更衣时,轮椅被一道突起的门槛卡住。她正尝试调整角度,忽听身后传来嗤笑:"瘸子也来参加医术大会?真是笑话!"
赵家公子摇着折扇,身旁跟着几个纨绔。姜墨兰握紧扶手,面色不变:"赵公子若有闲心观赛,不如多读些医书。方才令尊将'半夏'认成了'天南星',实在贻笑大方。"
赵公子大怒,正要上前,忽听一声轻咳。周巡抚不知何时站在廊下,手里拿着卷轴:"姜姑娘,工部的刘大人对你的轮椅很感兴趣,可否一叙?"
这一打岔,等姜墨兰回到会场时,最后一轮已经开始。细雨正在为一位老夫人诊脉,眉头紧锁。姜墨兰推动轮椅靠近,发现老人指甲发紫,呼吸微弱——分明是心痹之症。
"需要麝香通心络。"细雨低声道,"但大会提供的药匣里没有......"
姜墨兰不动声色地从轮椅暗格取出个小瓶:"我带了。"
这是她常年备在身边的急救药,原本是为自己腿痛准备的。细雨惊喜地接过,迅速配好药汤。老人服药后不过半刻,面色就渐渐红润起来。
"老身是李院判的姑母。"老人拉着细雨的手说,"好孩子,你这手法比你父亲当年还准。"
李院判的脸色顿时精彩纷呈。
大会结束,周巡抚当众宣布"梅雨医坊"获得府衙推荐资格,可参与官药采购。赵家一行人愤然离席,而细雨却被各路医者团团围住请教针法。
直到申时末,人群才渐渐散去。周巡抚设了便宴,席间特意将姜墨兰安排在工部刘大人身旁。
"姜姑娘这轮椅设计精妙。"刘大人指着轮轴处的机关,"这转轴可是参考了水车原理?"
姜墨兰点头:"加了铁制轴承,转向更灵活。"她从袖中取出卷图纸,"这是我为医馆学徒小满设计的腿撑,若大人有兴趣——"
"巧了!"刘大人拍案,"柳姑娘方才也给我看了类似的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