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菠萝小说 > 玉阙芳华录 > 第7章 弄小巧得于归之喜,成大拙落远辞之痛

第7章 弄小巧得于归之喜,成大拙落远辞之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农历三月廿二,春韶意浓,莺啼燕啭,宋府内正是一派热闹景象。

红色的绸缎挂满了府邸,朱红的灯笼高悬在府门上,阖府上下,无不张示着喜庆。门前车马不绝,不时有宾客下了马车,走入府中向主人贺喜。

宋知府站在府门前迎候同僚亲友,交相拱手作揖,说些吉祥话;其妻杨氏则于后院忙着宴席上添置酒菜,招待女眷。

有来客向宋知府道喜:“恭喜宋大人嫁了个好女啊!千金与贵婿可谓是良缘天定,佳偶天成!”宋知府摆摆手:“哪里哪里,犬女福薄,承不起大人吉言。”

碧虚阁内,新嫁娘一袭正红花锦金绣嫁衣,端坐在床榻上。

反绾云髻上缀了并蒂芙蓉华胜和鹧鸪明珠金钗,两鬓上又垂下来两支掐玉如意步摇,华贵却不失典雅。丹粉匀施,香腮盈玉,蛾眉螓螓,朱唇殷殷,玉容皎若白榆,嫣笑惊落枝鹊。

“元儿,按规矩今日你是不能上席的。过会子就要上花轿了,先吃些果子垫垫吧,这是姨娘亲手做的。”白姨娘端来了一盘糕点。

“待出了闺门,上了花轿,再想见姨娘,便难了。”宋湘元眼眶微红。

白姨娘眼中也有些许泪意:“元儿莫要这样想,姑爷为人诚恳忠厚,日后元儿若是想家,好好商量一声,姑爷定会应许的。何况三日后,不是便能回门了?你这一嫁,姨娘的心事,便也了了。”

宋湘宁见氛如此,笑着开口道:“姐姐怎得今日如此伤感?前日我还看姐姐给姐夫绣了香囊,革带,莫不是想着即刻便嫁过去呢。”

一席话说得宋湘元本就上了胭脂的双颊变得更加殷润,含羞笑嗔道:“你呀你,素来口无遮拦的。我就看你将来梨花带雨的一天。”

说罢,她才意识到方才的话有不妥,想到妹妹以后,一时静默。

然而宋湘宁却似并未在意,只见她眉眼带笑:“妹妹梨花带雨的日子,姐姐还有的等。横竖妹妹我呀,是等着姐姐能早日带个小外甥回来了。”

此番话说得宋湘元更加羞涩,唇角泛出丝丝笑意;白姨娘也被姐妹二人逗了笑,心里舒缓了些。

“吉时已到——新嫁娘上轿——”外面传来喜倌的喊声。

白姨娘亲自为宋湘元盖上盖头,轻声说了句:“元儿,去吧。”

随后,她紧了紧女儿的手,退到了内室。她虽是新嫁娘的生母,但也是妾室,送女儿出阁的事只能由嫡母来做。

旁边的丫鬟掀起门帘,杨氏已在门外等候。宋湘宁走到白姨娘身边,握住她的手,宽慰道:“姨娘别忧心,姐姐一定会好好的。”白姨娘含泪点了点头。但看着女儿的身影消失在门帘后,她再也忍不住,落下泪来。

随着吹号手第一声号声的响起,锣鼓、唢呐等乐器纷纷奏响,花轿自正门而出,缓缓前行。

丰朗俊秀的新郎官骑着白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间或不着痕迹地回头望一眼花轿,嘴角含笑,眉目兴愉。

宋湘宁及众人站在宋府门外,目送着送亲人马渐渐消失在街路的尽头。

站在宋湘宁身旁的陈府尹之女陈宝珠感叹道:“宋姐姐走了,下月张家姐姐也要嫁人,以后咱们闺中作乐,便更没人了。”

宋湘宁闻言笑道:“你还说她们呢,等我哥哥从京城赶考回来,你可不也要嫁到我们家来?到时候新婚燕尔,只怕几家姐姐拉着你去,你都不去呢。”

陈宝珠被她打趣得面色一红,本想回她一句,却忽而想到要事,握住她的手,关心道:“玥儿,你……”她到底没忍心问出口。

宋湘宁心中明白,她杏眼微垂,声音柔和而坚定:

“珠珠,我既是宋家的女儿,从小爹娘养我,族中亲长疼我,如今宋家遇事,我自是不能畏葸(xǐ)不前。何况宫中虽险,却也并非日暮穷途。”

紫禁城内,御书房。

公西韫手中持着选秀名册,目光落在首位名字上,问道:“方若瑶,朕似有耳闻。”

一旁袁政应道:“此女是已故明阳大长公主之女,纯娴皇贵妃之后。”

公西韫思量片刻,吩咐身旁内监:“待朕看完后,将此册送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查看之时,你须在场。”

内监会意:“皇上放心,奴才明白。”

慈宁宫。

“皇上说先前的选秀名单有不妥之处,便命礼部拟了重送来。适才这名册才送去御书房,皇上便命奴才送给太皇太后您过目。皇上说,您若有什么不满意的,叫奴才传去,皇上一定照办。”御前大监李常德垂首恭敬道。

太皇太后闻言笑着道:“皇帝仁孝,哀家这把年纪了,他倒是日日念着。”

“皇上自小在您膝下长大,这些年来的不易,皇上都看在眼里,自是万分念着您的。”

“难为皇帝这份孝心,哀家也就看看。这些秀女啊,日后也都是要为皇家开枝散叶的,选些个好人家的姑娘,也省得皇帝操些闲心。”

太皇太后从竹霜手中接过名册,一旁有宫女为其递上了目镜。

“倒也都是些清白人家的姑娘。”太皇太后不紧不慢地一页页翻着。

李常德赔着笑脸:“太祖皇帝曾说过,秀女们若是容貌、品性端正,家世可往后放放。”

“这些秀女可都是按家世排的?”

“回禀太皇太后,正是。”

“那这为首的方姑娘,便是这些秀女中家世最高的了?”太皇太后看完后,将名册递与竹霜,问向李常德。

“方姑娘是已故明阳大长公主与方驸马之女,自一岁上便没了母亲,驸马爷也未再娶,一直由驸马爷亲自教养着。”

太皇太后面色无澜,声音淡淡:“倒也是个可怜的孩子。行了,哀家也看过了,名册上的秀女并无不妥。回去告诉皇帝,哀家这几日身子不甚爽利,大选时就不去了,由他和皇后看着便是了。”

“奴才遵命。”李常德面呈恭顺,应下道。

衢江宋府,云簪院。

杨氏从镜箱中取出一对成色上好的青玉莲纹镯,用香帕包住,递给一旁丫鬟:“将这个,也放到二小姐的行囊里。”

宋湘宁知拦也无用,只得轻叹:“娘,您这是把压箱底的都给了女儿了。实是不必如此,我还未必能选上呢。”

杨氏忙用手中帕子轻轻拍了她一下:“不许胡说,好好的怎么还咒上自己了。”

“娘,您和爹不是也不希望我入宫吗?”宋湘宁微微低下头,绞了绞手中的帕子。

杨氏坐到她身旁:“若有的选,你爹和我自是一万个不愿你进宫,但眼下既已如此了,只能是望着被选上。”

她叹了一口气:“玥儿啊,你要知道,落选的女子多数是没什么好下场的。若是能入了哪位贵人的眼,在其身边当个差,这还算好的;若非如此,回来后再嫁,正经人家是断不肯要的,要嫁也只能是些个不入流的人家,后半辈子过着不如人意的日子;若不嫁人,便是年纪大了后被父母兄弟扫出门,要么自己谋一份苦累的营生,日日挣扎着过活;要么就是去尼姑庵里,一辈子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宋湘宁见杨氏面容哀愁,几日内银丝又添,心中作痛,一时又不知如何慰解母亲,便轻轻依偎于杨氏怀中,珍视着这或许仅有几日了的骨肉亲情。

牡丹已过,梅熟将至,群英若锦,云车纷往。宋府门外停驻了三辆马车,家丁们正忙着将大小箱物搬至车上。宋府众人多立于门前为将远赴京城的大公子和二小姐送行。

杨氏忍了几日的泪,此刻望着将远行的女儿,再也忍不住,眼泪潸然而下。

她反复摩挲着宋湘宁的手,欲要再叮嘱些话,却又难以言说,哽咽了好一会儿,才道了一句:“玥儿,你,你要好好的。”

宋湘宁亦眸中含泪,她望着杨氏,点了点头。

宋知府心中亦痛,但他未在妻儿面前显露,只对宋湘宁道:“玥儿,你若进了宫,保住自身变好,勿要念着家里,父兄定不会给你添累。”

他缓了缓,又道:“兰若那丫头甚好,聪明剔透,又自小和你一起长大。待圣旨到了,便让兰若跟着你过去。”宋湘宁含泪应下。

时辰不可误了,宋湘宁纵是心中有万分不舍,终要辞行。

她上马车之时,兄长宋璒(dēng)已翻身上马,她道:“大哥从京城赴考回来才没几日,不多时便要去台州赴任。如今又要送我去京城,实是辛苦。”

“兄长护送妹妹,何谈辛苦。你日后处于深宫之中,才是辛苦。要多加保重。”

宋湘宁应下兄长的话,又回首看了爹娘,才上了马车。

车马蹬蹬,经五日的行程,才抵达了绍京。

马车入城之时,已是薄暮,城门将闭。

宋湘宁掀起车帘一角,街景市貌赫然呈于她的眼前。确是繁华,她不由轻叹。

两日后便是大选的日子了,不过及笄之年的少女,此时又离了父母,才真正的体会到不安与无措。

她在心中反复念着杨氏的叮嘱,选秀之日不能太过出挑,但也不可过于素净平常;紫禁城之内须谨言慎行,不可出错……

附:

于归之喜:指女子出嫁之喜。

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牡丹时:指暮春时节。

梅熟日:指夏初时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